北大荒集团推进马铃薯产业一体化建设初探

  编辑:艳秋  2020/10/15 9:29:26

    金秋时节,有记者来到克山农场,只见一台台德国进口马铃薯收获机在广阔的田野上快速破垄,把掘起的马铃薯如金豆般倾泻入运输车中;北大荒马铃薯集团薯丰公司原料收购现场,12条自动收购线开足马力收储种植户上交的原料。

    克山农场作为北大荒马铃薯集团薯丰公司原料基地,今年虽然也受到严重的秋涝影响,但有马铃薯集团支持、有订单托底,种植户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明年的马铃薯种植地块也已规划完成,种植户对来年种植马铃薯信心满满。这些深刻的变化,皆缘自于北大荒集团在经营体制上做出了历史性抉择——推进马铃薯集团与克山农场一体化运行新体制,从而产生的1+1>2的融合效应。

    为了解决马铃薯集团与基地之间的“两层皮”、利益联结不紧、企业不能达产达效问题,各方进行过多次改革和调整,但囿于过去行政体制这个瓶颈,始终难以从根本上打通“淤积点”

    克山地区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素有“马铃薯种薯之乡”的美誉,北大荒马铃薯集团也是从克山农场起家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薯业集团已成为集种薯繁育、产品研发、基地建设、薯类加工、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垦区综合性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拥有3条国内先进的生产线,年加工马铃薯能力70万吨,已是旺旺、安琪等国内食品加工企业重要的精淀粉供应商。马铃薯淀粉产量占国内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20%,也因此成为马铃薯淀粉和全粉国家标准起草单位之一。

    然而,随着马铃薯集团发展的渐入佳境,原料种植面积需求也不断增加。龙头企业、农场基地与种植户之间利益联结不紧、体制机制不顺、“两层皮”等问题凸显,产业化链条中的“淤积点”也暴露出来。

    体制机制不顺,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较直接的表现是种植马铃薯赚钱少,种植户不愿种。而深层次问题还有不少:马铃薯种植先进农艺措施无法落实到位。马铃薯种植对耕地的要求很高,需要执行严格的三区轮作和耕地承包长期固定,而农场的耕地是一年一发包,这就导致一些地块无法实现科学轮作。重迎茬问题较重,病虫害发生率高,也导致优质的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难度大,无法按照计划推广落实,加上连续自然灾害影响,种植户频繁更换,造成马铃薯种植水平提高缓慢。

    体制机制不顺的弊端不止于此。适于马铃薯种植的农田水利设施,国家项目也难以落地。农场现有的农田设施不能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生长出的马铃薯产量低、质量差,难以原料的供应和种植户的效益。

    薯业集团曾经想引进可以排涝增产的美国暗管排涝技术,但项目须由农场作为主体进行申报和实施,由于土地不固定等原因,导致项目无法落实。

    虽然各方都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作出不少努力,尤其是农场基地,为完成马铃薯种植任务,还出台过降低土地承包费和配地等优惠政策,但由于龙头、基地和种植户利益联结机制没有形成,依然解决不了马铃薯种植积极性不高、种植户规模较小、种植地块较为分散等问题,致使龙头企业原料不足、达产率低。自薯业集团成立以来,淀粉平均达产率仅为45.1%,全粉平均达产率仅为54.9%。

    薯业集团克山种植公司负责人于振彬无奈地说:“原料供应不足,企业常年不能达产,效益差,基础设施投入也跟不上,产量无法保障,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企业和基地都低效的恶性循环。”

    对于体制机制的问题,马铃薯种植户也有许多看法。种薯大户陈丽梅道出憋了许久的心声:“我们种植马铃薯不怕多投入,就怕赚不到钱,只有企业、农场与我们种植户真正成为一家人,考虑问题往一处想,这样赚钱才有希望。”

    随着农垦改革进入收官阶段,产业化改革也进入破冰期。针对集团产业化龙头企业大而不强、龙头与基地联结不畅等矛盾,北大荒集团“把脉开方”,为产业化改革打破体制机制的藩蓠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在垦区产业化建设中,一种“痛”常常困扰着龙头企业与基地之间。那就是,龙头企业常常因“吃不饱”而效益不高,而农场基地又常常因“卖粮难”使种植户受损。很显然,在这些产业化链条中存在着“淤积点”。

    当前,农垦改革进入收官阶段,产业化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集团党委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不断完善“1213”工程体系,实施“181”战略,打造“绿色智慧厨房”,推动集团资源资产整合,产业化升级。今年8月召开的集团(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北大荒薯业集团与克山农场建立“产业公司+基地”模式试点工作,从而逐步形成“母公司+产业公司+子公司(农牧场)基地”运行架构。虽然只有寥寥几十个字,但这一历史性的变革设想,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集团党委之所以选择在北大荒马铃薯集团与克山农场进行产业一体化试点,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成为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外的又一大主粮,大力推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符合国家战略;另一方面,垦区在发展马铃薯产业过程中,龙头企业与基地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

    为此,集团党委派出集团改革办、农业发展部等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到克山农场和北大荒马铃薯集团就薯业发展现状、基地建设情况进行调研,为北大荒马铃薯产业一体化发展“把脉开方”。建议薯业集团结合发展实际,以“优势做大、劣势调向”为改革发展方向,以“产业公司+基地+种植户”发展模式为突破口,采取有力措施增强薯业集团的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力争通过一体化改革,让薯业集团3年完成脱困目标,并为集团产业化龙头企业改革打样。

    北大荒集团(农垦总局)党委改革办副主任郑宪辉说:“推进薯业集团与克山农场一体化运行试点改革,是北大荒集团为做强旗下产业板块,提升市场竞争力作出的有益探索。产业公司与生产基地通过一体化运营可以实现深度融合,成为命运共同体。下一步,集团党委还将大力推进直属企业改革,全面启动集团国企改革3年行动。”

    今年9月,随着北大荒马铃薯集团与克山农场“产业公司+基地”一体化改革方案的正式实施,一场里程碑式的产业化变革也拉开了帷幕。

    推进马铃薯集团与克山农场“产业公司+基地农场”一体化运行新体制,打通了马铃薯产业的经络,龙头企业可以按照产业化需要布局基地建设,龙头、基地、农户真正实现了连利连心

    今年,克山农场遭受历史上较严重涝灾,马铃薯收获时间比往年拖后近20天。9月下旬,刚刚由集团任命的克山农场有限公司领导班子立即投入到抗灾抢收当中,他们调动全部大马力马铃薯收获机械和全场人力物力,能收一块抢收一块,全力抢收马铃薯。

    农场有限公司深知一地管两年的道理,所以收获尚未结束,就开始在农场42万亩耕地中重新规划。将适于种植马铃薯的地块全部统一规划成马铃薯地块,了明年马铃薯能全部长在较适合的土壤中。

    “这在没实施一体化之前是不可想象的,”克山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副科长张岩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去,两家都有各自的利益点,虽然农场也拿出20万亩耕地给薯业集团种植,但要考虑种植户的利益,不可能把所有适于种植马铃薯的地块都交出去。而现在,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薯业集团与克山农场一体化新体制运行后,农场农业生产全由薯业集团通盘考虑,这样集团就可以对土地进行科学规划、综合施策,切实做到用养结合。同时,积极培训薯农,将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和全程机械化模式“武装”到基地的农业领域。

    连日来,北大荒薯业副总经理李明安每天跑地号、忙规划,虽然疲惫却难掩喜悦:“实行龙头企业与基地一体化运营后,马铃薯种植和管理有了强大的组织保障和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撑,马铃薯种植管理的统筹能力进一步增强。薯农种植水平上去了,成本下来了,种植户将来种薯一定会赚大钱。”

    未来,薯业集团已经绘就了这样一幅愿景:全力打造三大优势板块,做大种薯菜薯板块、做强淀粉全粉板块、做优马铃薯食品板块。利用北薯南移自然增产优势和自身科研体系优势,发展营养型、功能型、食用型马铃薯种薯、菜薯,大力开拓马铃薯种薯及菜薯市场。北大荒马铃薯淀粉全粉系列产品市场份额达到20%以上,参与国 际化竞争。借“北大荒”这块金字招牌,乘着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集群优势,积极打造消费者喜爱的马铃薯营养粥、土豆泥、酸辣粉、薯片等休闲营养食品,抢占市场制高点。

    变则通,通则达,达则成。

    美好蓝图已经绘就,我们相信,打通经络的北大荒马铃薯产业一定会气血两旺,走上茁壮成长的发展之路。来源:企业官网

食材经销商交流群
手机食材展,线上逛展选品!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