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圆产地在哪里

桂圆产地在哪里

2018/7/30 14:28:43提问者:珍珍 | 分类:鲜菜 | 状态:未解决 | 浏览量:396
我来回答:
匿名  
验证码:

全部2个回答

  •     兴化桂圆甲天下

        莆田龙眼栽培历史悠久,始于汉代,距今二千多年。据左太冲《蜀都赋》记:“旁挺龙目,侧生荔枝。龙眼唯闽中及南粤有之。“又据唐御史黄滔撰写的黄山灵岩寺碑铭记述,莆田县东峰庙当时已有龙眼栽培和加工技术居地位,如高接换种、小苗嫁接、品种选育、桂元干加工等。莆田市为重点龙眼生产基地之一,1999年,全市龙眼面积近1.2万公顷,投产面积0.6万公顷,预计年产量约3万吨,其中1.8万吨用于焙干,可以加工“兴化桂元干”产品0.6-0.7万吨。

        莆田龙眼因其栽培地域独特,孕育了众多品种和优良品质。全市现有品种80多个,为多。由于莆田地处我国龙眼栽培适宜区的北缘,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日夜温差大,有利于可溶性固形物(糖分为主)的积累,所以兴化桂元风味较其他产地香甜,并培育了许多优良品种。莆田龙眼以果大、可良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即含糖高)为特点,“水南1号”、“友谊106”这两个品种,已达国家一级龙眼标准,为国内;“松风本”、“立冬本”以其晚熟而倍受青睐。主栽品种“乌龙岭”、“油潭本”、“水南1号”、“松风本”、“立冬本”等品种成熟期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平均单果重13-19克,可良率65-7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3-25%,维生素C含量丰富,每百克果肉中含有43.12-167.7毫克,这些指标都明显优于其他产区。

        莆田市龙眼干加工工艺世代相传,独具特色。“兴化桂元干”以其颗粒大,外壳橙黄、浑圆不塌陷,果肉晶莹剔亮、易剥离,香甜可口而久负盛名,历史上已远销东南亚及江、浙、沪、皖一带。

        龙眼不但是营养丰富的果品,而且具有药用价值。这在历史上已许多美好的传说。据《兴化府志》记载,宋徵宗即位次年八月,皇后玉体欠安,御医无策,恰逢兴化进贡龙眼到京,皇后品尝,顿觉生津,再食能吞食行走,皇后玉体康复,徵宗大悦,赐予“桂元”美名,流芳至今。并称龙眼超众果而独贵,卓绝美而无俦。现代医学、营养学分析证明:龙眼及其制品龙眼干、龙眼肉、龙眼膏、龙眼酱等,具有开胃健脾、补虚益智、养血之功效,桂元干可作为病后体虚、贫血痿黄、神经衰弱、产后血亏的佳品。龙眼的医疗价值早在《本草经》中已有载:“龙眼甘平、、主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魄、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又述及:“龙眼开胃、健脾、补虚、益智。”据日本医学专家奥村音三郎分析,龙眼果肉中还含有粗蛋白质、维生素K(196.5毫克/100克果肉)及无机盐类等,对人体健康殊有裨益。在我国第二次抗衰老的天然食品上,有关专家指出:“龙眼、何首乌是抗衰老的天然食品。”日本医学界实验证明:“龙眼具有很强的作用,其功效不亚于——长春新碱。”

    2018/7/30 14:29:08回答者:珍珍
  •     桂圆肉主产于广西、广东、福建,以地域分,例如博白桂圆肉、高州桂圆肉、莆田桂圆肉,其中以博白桂圆肉为佳。自古以来,广西博白县就有加工桂圆肉的习惯,早在1000多年的唐初时期,博白民间就盛行加工桂圆肉。博白县系广西桂圆肉的主要产区,素有“桂圆肉之乡”的称誉。发展至今,加工桂圆肉仍然是博白农民一项重要的家庭经济收入。它以产量大,品质好,历史悠久驰名国内外。博白县属南亚执带向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雨量1756毫米,多2381毫米,年降雨日在120至170天之间;无霜期35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21.9摄氏度,因此,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十分适应龙眼的生长。早在2000多年前,博白人民就有种植龙眼树的习惯。解放后,博白龙眼生产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商品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龙眼嫁接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龙眼速生、早产、丰产,种植量不断增加,据统计,1996年,全县34个乡镇,龙眼树种植面积达22万亩。每当果子成熟的时候,人们除作水果鲜食外,大量加工成“桂圆干果”、“桂圆肉”等,尤以加工桂圆肉居多,博白县是桂圆肉主要产地,有“桂圆之乡”的美称。2010年8月26日,“博白桂圆肉”通过严格审定,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18/7/30 14:28:53回答者: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