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农林下脚料“长出”健康食品,食用菌产业发展正当时

农林下脚料“长出”健康食品,食用菌产业发展正当时

分类:食材网  编辑:婉婷  发布时间:2024/4/12  浏览:408次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发森林食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食用菌作为来自乡野田间的“土特产”,近年来在全国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小菌菇撑起大产业”成为各方共识,而林下发展食用菌产业更是为开发森林食品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为了更好推动林下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4月9日—11日,“中国食用菌协会(河南·民权)林下食用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十二届羊肚菌产业工作专题会”在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举办。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齐扎拉在会议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吃饭问题是要牢牢守住的底线问题,社会经济也要进一步发展,落实大食物观,积极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意义重大,要学习好运用好“千万工程”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新质生产力为,不断充实、改进、更新工作方法,加快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

大会以“发展林下食用菌经济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为主题,由中国食用菌协会主办,中国食用菌协会羊肚菌产业分会、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食用菌协会、四川省食用菌协会、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协办。各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全国食用菌产业专家、行业企业代表、全国食用菌主产区代表等300多人参加会议,共同解锁食用菌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大算法、大棋局、大生态。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科教社团部二级巡视员、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兼刘伟主持大会。

新质生产力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依靠传统、常规的生产力水平提升是远远不够的。农业新质生产力与各领域新质生产力融合互动、耦合共生,不可能孤军独进。新发展阶段,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将极大改变农业的面貌。”齐扎拉表示,新质生产力将食用菌产业发展速度大幅提高。

在齐扎拉看来,以突破性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内涵。随着智能作物监控、无人机耕作、智能牲畜监测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将使食用菌产业生产走向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同时新质生产力能以科技创新之力拓展产业边界,推动不同产业之间的交叉融合,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雄对此表示认同,他表示,“在食用菌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的科技创新颠覆性成果,这就是新式生产力,而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运用到食用菌产业中,推动产业升级,也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的体现。”

“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也成为继粮食、油料、水果、蔬菜之后的第五大种业。在促进地方经济、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张雄表示,下一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将继续整合资源、积聚力量,大力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技术指导、培训服务方面给予支持,以科技支撑培育新质生产力和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心,助力乡村振兴。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黄保表示,近几年,民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重要支持,尤其是在珍稀食用菌生产方面,扶持了一批有特色、有水平、有能力的企业。这是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河南省食用菌生产异军突起,生产技术水平快速提高,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已经连续20年维持鲜菇产量全国位,2022年全省食用菌鲜菇产量突破了600万吨,产值超430亿元。而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保驾护航。今年2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消息,将继续集聚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合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刘伟表示,打造新质生产力,需要解决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问题,中国食用菌协会将联合食用菌主产区、农科院,集合政府力量、协会力量、专家力量,共同把食用菌产业搞得更好、产业链拉得更长、组织体系建得更强大。

“民权县林下资源丰富,现有林地面积12万亩,葡萄种植面积2万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下经济的发展,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提振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民权王静娴表示,目前,民权县食用菌种植面积1万多亩,探索出了葡萄赤松茸间作、林下羊肚菌、赤松茸种植等新模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平菇、香菇、林下羊肚菌等生产基地,产业规模大、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其中,民权县人和镇双飞种养专业合作社试行的“葡萄—羊肚菌”间作模式,亩收益突破2万元,被业界称为“葡萄食用菌黄金组合”模式,有全国推广价值。民权县继续积极推动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促进农业大县向特色大县转变,全力打造食用菌产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增值收益机制,推动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大棚、林下食用菌相互交映的全新产业格局。

会上,中国食用菌协会与民权县政府签订助推民权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民权林下食用菌产业交易平台打造、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并计划共建“林下羊肚菌种植交流实践基地”。

食用菌撑起林下大产业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呈现“主食越来越不主、副食越来越不副”的趋势,而食用菌开辟了新的食物领域、营养领域、健康领域。近年来,凭借优越的气候条件、丰富的生产原料和菌种资源,我国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小小食用菌撑起了林下大产业。

数据显示,我国食用菌总产量已超40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70%以上。2022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4222.54万吨(鲜品),增长2.14%;2022年总产值3887.22亿元,增长11.84%。

齐扎拉表示,森林就是天然的大粮库,挖掘森林“粮库”潜力,提高森林食物供给能力,是“国之大者”,是行业工作着力点,是林农致富增收点,更是发挥森林“钱库”功能的必要条件。食用菌产业作为我国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特色高效农业的典范,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大。

“人类食品从植物性、动物性食品的二维结构向植物性、动物性和菌物性三维立体结构发展是社会进步、人民追求健康的必然趋势。”

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所长、云南省食用菌协会会长孙达锋表示,食用菌是生态循环农业,是将农林下脚料“变成”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健康食品”。

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食用菌研究室主任、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北京食用菌协会会长刘宇指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agroforestryecosystems)是将农业和林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土地综合管理模式,广泛分布于全球农林区域,对于满足多样化产品供给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在林下食用菌优良品种选育、林下食用菌基地打造、林下食用菌高效栽培研发集成、设施食用菌高效安全技术研发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就林下食用菌产业未来发展,孙达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以市场导向为指导,以珍稀特色品种为发力点,发展差异化种植,增强市场竞争力。如冠县灵芝、岫岩县滑菇、陆良县平菇、通江县银耳等。

二是以技术创新为,保障种源质量。如选择适宜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选择种性明确,推广应用效果好,优先选择审定(鉴定)的品种。

三是因地制宜强配套,良种良法促高效。构建良种良繁良法“育繁推一体化”技术,工厂化栽培模式要注重品种创制、技术创新、传统农法栽培模式要注重规范化、提质增效,林下栽培模式则注重轻简化、规模化。

四是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一朵菌菇串起一条产业链,一道“鲜味”振兴一条产业路,构建“品种全值化、产业高值化”全产业链条,将食用菌从原料变成商品,尤其是市面缺少的精深加工产品,如食用菌方便休闲品、食用菌调味品、食用菌饮料、食用菌功能产品等。

五是产业融合新业态,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产业融合新业态;打好“农文旅”品牌,构建美丽乡村新格局。如探索发展“食用菌生态农业示范园+乡村特色民宿+休闲观光农业+森林康养+乡村文创+科普研学”等融合发展模式。

“小学生”羊肚菌种植“异军突起”

羊肚菌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是世界四大名菌之一,素有“菌中”之称,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是世界性公认的、独具魅力的高端食材,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而其实现大规模种植至今仅有10余年的时间。

据悉,国内外开展羊肚菌的人工栽培研究已有130多年的历史。2012年,四川农业学科院研究人员通过采用“分段培养,外源转化”的模式实现羊肚菌人工大田栽培的突破。此后,羊肚菌大田栽培技术不断成熟并广泛推广。目前,羊肚菌种植增长迅速,种植区域从四川、云南拓展至全国20多个省,种植面积从2013年不足1000亩增至2023年约40万亩。

羊肚菌作为食用菌产业中冉冉升起的新星,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对行业整体具有示范作用。与会专家认为,因“年龄”较小,体质“娇弱”,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如对羊肚菌自身生长特性的认识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不足、工艺技术的完善与稳定性有待提高、从业人员存在盲动性、产品加工技术短缺、缺乏品牌效应等,但在市场的“火热”带动下,产业发展大有可为。

“羊肚菌产业绿色生态、经济效益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朝阳产业。栽培羊肚菌操作简便,也因此迅速成为许多边远山区、高原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受到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合作社、种植户的广泛关注。”中国食用菌协会羊肚菌产业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副所长、四川省食用菌协会会长甘炳成建议,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支撑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科学规划建设园区、加快产业标准制定、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推进品牌建设宣传、拓展市场培育文化等举措着手,打破发展桎梏。

河南省是羊肚菌生产大省,2023年种植规模达到4.5万亩,预计2024年突破7万亩,亩产量已经突破2000斤。康源春指出,根据河南省多年羊肚菌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产业中应注意选育适合当地资源特点的优良品种、做好优质菌种的繁育、尽快理清羊肚菌生长发育机理、尽快形成与完善高产工艺技术体系、形成多种适合不同地域的生产方式和配套工艺技术体系。

“目前国内通过省级审定、认定的羊肚菌品种共23个,其中四川省有15个。”中国食用菌协会羊肚菌产业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唐杰介绍了菌—稻轮作模式、菌—菜轮作模式、菌—稻—菜轮作模式、林下栽培模式、反(错)季节栽培模式、北方暖棚栽培模式等6种羊肚菌高效栽培模式,并表示,优良品种和技术保障是羊肚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微生物生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谭昊看来,羊肚菌“南菇北移”的趋势将持续,但这并不是简单的迁移,而是通过总结经验、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北方的栽培管理措施。

谭昊特别提出,目前,羊肚菌产量水平极不稳定,从绝收至亩产超过2000斤均有出现,加权变异系数(加权标准差/加权平均值)高达0.89.“羊肚菌栽培产业重要目标是在稳产的基础上实现高产。而这需要解决羊肚菌栽培稳产高产的关键科技问题。”谭昊表示,经过实验,发现羊肚菌完成生活史不依赖土壤有机质,极端情况下,如果将石英砂基质中的有机质含量降到0.仍足以供羊肚菌出菇,这也意味着沙漠等低有机质土壤有可能适合羊肚菌栽培,解决羊肚菌的绝产难题。

我国野生羊肚菌资源丰富,是野生羊肚菌主要产区之一,分布范围广泛,已发现30个不同的系统发育种:开发品种不断丰富,建立了全球丰富的羊肚菌种质资源库;栽培配套技术不断成熟,菌种扩繁技术、栽培技术等是决定羊肚菌人工栽培成功重要因素,我国相关研究均走在世界前列……与会专家表示,我国发展羊肚菌优势十足,前景广阔。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记者高娇娣

初审:李松

责任编辑:张嘉真

审核:欧阳美华

餐饮食材经销商交流群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