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行情 >> 科研扎实且深入 支撑益生菌产业健康发展

科研扎实且深入 支撑益生菌产业健康发展

分类:食材网  编辑:婉婷  发布时间:2024/4/11  浏览:509次

扎实且深入的科学研究支撑益生菌产业健康发展,在过去的50年间,相关科学期刊上发表了约2万篇关于益生菌与健康的相关学术文章。随着益生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益生菌产业发展迅猛,预计2028年,全球益生菌膳食补充剂零售市场将超130亿美元,其年复合增长率达8%,“益生菌+”时代正在来临。3月27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2024年工作会暨益生菌行业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江南大学、浙江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食品工业发酵研究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暨南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养乐多、IFF、伊利、三元、科拓、嘉吉、飞鹤、味全、乐斯福、一然、微康、汤臣倍健、无限极、葵花药业、安琪、梅里埃、健和、安利、诺维信一康、仙乐、帝斯曼等菌种原料生产和应用企业的30余位代表,围绕益生菌产业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常务副理事长邵薇主持此次会议。

携手共进

做好“从1到100”研究工作

近年来,我国益生菌产业发展迅猛,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科技界和产业界的不断创新。“从1到100”,代表着科技成果进入市场。中国工程院院士、CIFST益生菌分会主任委员陈卫在致辞中表示,自2022年益生菌分会第三届理事会成立以来,理事会成员对接新时代行业发展需求,为益生菌行业的科学技术进步、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2024年,从外部看,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从内部看,整体平稳向上。他希望在益生菌领域,来自科技界和产业界的专家能建言献策,为益生菌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益生菌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多位来自益生菌研究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针对益生菌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提案和建议。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陈卫围绕如何提升食品用菌种科学管理水平建议,要科学界定传统发酵食品生产加工用菌种,建立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生产加工用菌种名单,并实施动态化管理;统筹顶层设计,建立与食品用菌种相配套的菌种实体保藏库及基因数据库。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和平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也带来了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亟待加强的相关建议。

产管并重

有序推进益生菌类食品备案

会上,来自益生菌领域科技界和产业界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益生菌全球产业趋势与消费洞察、益生菌类食品备案的相关内容,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全球益生菌产业将往何处走、消费者消费诉求又有了哪些改变?基于翔实的市场调研数据,IFF亚太区总经理金苏博士分享了益生菌全球产业趋势与消费洞察报告。金苏指出,随着消费者对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关系的认知增强,补充益生菌成为一种大势所趋。从全球市场来看,大脑健康和更年期健康将成为两大趋势。一方面是大脑健康。2023年,全球大脑健康膳食补充剂市场的零售额达8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8%,且将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是更年期健康。全球更年期症状的膳食补充剂市场将达500亿美元。消费者对激素平衡的日益关注促进新品增长,益生菌对肠道健康和激素平衡有积极影响。

《中国益生菌市场和消费者洞察2023IFF定制报告》对益生菌消费者基础画像进行了描述。在这项对1931位中国消费者的调研项目中,中国消费者对益生菌的认知度达到89%。

值得一提的是,安全、功效和原料是消费者购买益生菌食品时为关注的3个方面。“益生菌品健康方向在肠道健康的基础上拓展为免疫健康。益生菌食品已成为益生菌认知的重要部分,对其认知与食用率的提升,让其跻身健康原料梯队。未来仍有进一步增长空间。”金苏分析认为。

益生菌类食品备案今年备受行业关注,CIFST益生菌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教授何国庆对益生菌类食品备案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产管并重、社会共治,落实食品注册备案双轨制是监管的一大趋势。”何国庆表示,食品注册备案双轨制的良好运行,使食品市场呈现新格局。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在第03687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指出,为扩大食品原料目录范围,减少注册审批,市场监管总局开展将益生菌纳入食品原料目录研究工作,研究构建有利于优化食品注册备案监管工作的“可用于食品益生菌菌株的生产、评价、研究等资料数据库”。

在何国庆看来,益生菌作为非营养素补充剂具有备案的基本特征:一是益生菌的安全性普遍得到认可;二是益生菌的核心特征是有益健康的功能属性;三是为科学指导益生菌原料的使用,国内外多个国家和权威组织相继制定了相关标准或指南,较好地推进了益生菌在产业中的应用,让益生菌这一原料的标准化管理更具可行性。我国已初步构建了与益生菌相配套的标准法规体系。当前的监管制度为产业创新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但挑战并存。何国庆分析指出,随着科技与产业研究的逐渐深入,其他具有充分证据的功能将陆续纳入,对于目前24项功能无法涵盖的功能,将以新功能的方式进入注册途径,益生菌注册审批慢、审批难的现状将逐渐得到缓解。另一方面,由于菌株的特异性,益生菌备案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也对企业的研发提出新的要求,需要企业潜心研究,不断夯实研究的科学根基。

CIFST益生菌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刘兆平介绍了2023年以来益生菌分会开展的主要工作及2024年工作设想。刘兆平表示,2023年主要开展了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夯实科学基础,促进产业创新。凝聚科技共识,发布《益生菌功效性研究与评价科学综述》;展现行业创新风貌,发布2022—2023年行业创新趋势;加码科研投入,科学研究对接产业需求。二是以科技强化益生菌大会品牌化建设。2023年,第十八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江苏无锡召开,体现了学科交叉、层次丰富、布局合理的特点,展示了我国各界在益生菌领域的新进展、新方向。大会以科技强化益生菌行业的实践创新,逾70个专家报告,全面阐述益生菌科技新动态和行业新格局。三是推进益生菌监管体系与标准建设。组织各界提出“疏堵结合、共谋创新”的监管发展思路。开展行业调研,召开食品用菌种安全性评估管理研讨会。突破技术瓶颈,推进益生菌备案工作。2023年,益生菌分会完成了两项市场监管总局委托的相关课题,基本解决了益生菌备案过程中的技术瓶颈,为备案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撑。此外,分会贡献专家智慧,参与CODEX《食品和膳食补充剂中益生菌使用指南》制定。四是创新益生菌科普形式,打造有专业特色的益生菌科普传播矩阵,多场景多渠道开展益生菌科普教育。五是以布局人才梯队建设为目标,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工作者。

谈及2024年益生菌分会的工作初步设想,刘兆平介绍,益生菌分会将在提升第十九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品牌影响力、反馈行业共性意见、构建基于科学的益生菌行业管理体系、凝练学术成果、服务政府管理等方面加强工作。他表示,益生菌分会将进一步落实大食物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继续勇立潮头,在产业需要的地方勇敢地站出来,直面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将行业的发展拉升到新的高度。

共话发展

益生菌行业未来可期

在交流与讨论环节,围绕益生菌行业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与会专家及企业代表基于行业发展现状,提出了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张和平表示,近年来,国内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了益生菌相关科研项目,卓有成效。他希望业内专家共同发力,积累我国自有的益生菌科学数据,不断完善我国自有菌种资源库,推动益生菌产业发展。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姚粟表示,去年,CIFST益生菌分会在汇聚科学共识、大会品牌建设、科普推动等工作推进中成效显著,做了大量扎实且务实的工作,从产学研到政产学研,在大健康上持续发力。她希望益生菌分会工作要做得系统、科学、深入,同时注重学科交叉,她强调,益生菌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要对其知识产权多加关注。江苏大学教授董英表示,目前相关部门在研究在食品备案剂型中增加饮料和糖果,企业应结合市场需求,对此予以关注。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历俊提出,在菌种的安全性和功效测定方面,除了通过基因测序、动物实验、临床实验之外,还需加以细化。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翟齐啸指出,益生菌与膳食结构紧密联结。在未来的益生菌研究中,也要考虑益生菌与膳食结构之间的关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理表示,益生菌产品的研发,要从消费洞察出发,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需要研发何种产品,再反馈到研发上。特别是要赋予产品一定的特性,要从安全性、功能性、体验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梅原纪幸表示,在中国工作的近20年里,见证了CIFST益生菌分会从初的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感受到益生菌产业的日渐发展壮大。同时,消费模式也发生了从超市到电商的改变。这就要求企业紧跟市场需求,不断创新研发产品。葵花药业集团研究院院长马薇薇表示,目前企业正从医药领域向益生菌领域拓展,已在益生菌功能研究领域做了8年。通过参加此次会议,让自己找到了新的方向,让企业对产品研发和未来发展更有信心。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副院长白卫滨指出,面对日渐突出的更年期、皮肤衰老等问题,消费者需要更多解决方案,益生菌产业要跨界,与植物、果蔬原料联合进行发酵或生物转化。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蒋士龙谈到,在日本考察时深刻感受到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而街边随处可见的便利店能够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大部分需求。他建议益生菌行业注重益生菌在老年食品上的应用。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晓军呼吁,企业要积极参与到益生菌的相关标准制定中来,并贡献更多智慧,提升产业的创新活力。

在河北一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玉红看来,有关益生菌的基础研究正不断深入,希望这些研究不仅要在学术界,更要下沉到产业界,让益生菌行业真正繁荣起来。她还表示,希望加强科普宣传,让更多消费者走进工厂,让益生菌的益处被更多人看见。对于科普工作,山西大学教授张国华也有着同样的观点,她表示,高校和企业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但和消费者之间沟通还有待深入。当前,让消费者感到困惑的是益生菌的量效关系及功能等。金苏表示,对于益生菌产业来讲,科研为基,法规先行,科普为桥,监管为盾,产品为王。她建议,行业组织继续做好功能性评价标准等相关标准工作,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消费认知是否正确十分重要,这需要业界持续做科普。”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亚太区商务拓展经理李灵表示,一些可以直接触达消费者的直播主播所讲的益生菌知识并不具备科学性,会让消费者对益生菌产生错误观点。科普、科研一定要做到位,这样才能让产品拥有较长的生命周期。IFF亚太区高级市场传播经理杨海燕建议,益生菌分会可开放一个科普通道,如在线设立互动专栏,面对企业、消费者的提问,邀请专家进行解答。杭州味全食品有限公司公关总监李笑表示,科普落地也十分重要。企业多年来利用自身的科普基地,致力科普工作,让消费者在参观中了解产品生产过程。建议专家以短视频等创新形式,积极参与到企业科普大平台中来。诺维信一康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战略与B2B市场负责人高莎表示,今年将持续深入科普工作,希望在益生菌细分市场上贡献一分力量。合生元(广州)健康产品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胡瑞标表示,在对消费者的调查中发现,目前消费者对益生菌的认知还停留在免疫、肠道健康上,对于益生菌的其他功能,感知还不是特别深。对此,他同样建议要加大科普工作的力度。另外,在益生菌类食品备案方面,他建议未来在不同益生菌菌株复配方面加强研究,这样有利于企业创新差异化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帝斯曼-芬美意集团法规总监何雷希望,通过益生菌分会的,把相关领域的协同研究深入下去。此外,对于刚刚起步的后生元,可借鉴益生菌产业发展的成熟经验,规范行业发展。

乐斯福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法规官周世伟表示,对于外国企业生产的益生菌、益生元相关产品,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与中国的法规来对接、落地。他建议我国在酵母益生菌产品的管理上加强标准建设。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技术法规总监罗蓉认为,在中国,益生菌产业蒸蒸日上,政策法规也越来越完善。未来,需要考虑益生菌的功能拓展,其功能正从肠道健康向大脑健康延伸,如何落地,还需畅通与消费者之间的科普桥梁。她表示,规范健康声称,对行业发展有益。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九学指出,目前市场上益生菌产品参差不齐,他建议在益生菌术语的声称上加强管理。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微生态研发中心主任迮晓雷表示,近年来,企业享受到了益生菌市场带来的红利,同时在菌种、菌株鉴定等基础性研究工作上不断深入。希望与行业上下游企业携手合作,破解行业共性难题。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产品安全负责人陆智谈到,近期日本企业的问题红曲产品事件,再次提醒业界——产品安全永远是位的,要做好产品安全管理。此外,要推动益生菌与中草药的协同创新,实现交叉融合,开发更多创新产品。仙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益生菌研发经理李楠谈了自己对产业发展的感受是规范——行业发展日趋规范,益生菌类食品备案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邵薇总结表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而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高科技、新效能、高质量”。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益生菌更多的功能被发现,更多的应用被打开。未来,益生菌分会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不仅要做好“从0到1”的工作,更要做好“从1到100”的工作。她希望,2024年CIFST益生菌分会充分发挥专家资源优势,更好地服务于产业、服务于消费者。相信在益生菌科技界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益生菌产业的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

《中国食品报》(2024年04月10日04版)

(责编:高娜)


餐饮食材经销商交流群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