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特产 >> 山西 >> 朔州市 >> 应县紫皮蒜

应县紫皮蒜

编辑:艳秋    点击量:341     时间:2018-07-17    地区:山西

    应县紫皮蒜,山西特产,因主产于山西省应县小石口村而得名。其特点是:蒜皮紫红,头肥瓣大,辛辣味浓,包衣紧密,不仅名闻三晋,而且远销日本、东南亚,享有声誉。可调味又可作药,堪称“金不换”。

    种植历史

    应县种蒜历史悠久,明代纂修的县志就有记载,但新中国成立前种植面积很小,也于小石口等几个村庄。据《中国实业志》载,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全县种植面积为110亩,总产大蒜220担。1948年应县解放后,县东南乡一带大面积推广引种,产区发展到大石口、小石村、鲍堡、丁堡、丰寨、北路口、观口前、护驾岗、南上寨等村庄。

    1978年,全县种植面积700亩,产量20余万斤,出口6、34吨,1979年以后由于生产责任制的实行,农民有了自主权,紫皮大蒜生产发展迅速,到1982年统计种植面积已达2.35万亩,总产量达2200万斤,年出口92.45吨。21世纪初,有十多个乡(镇)近30多个村庄大面积种植。栽培面积发展到1000余亩,年产大蒜500多万公斤。成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产品之一。

    品质特征

    应县紫皮蒜产于应县小石口村一带,当地群众在峪口肥沃的沙土地精心种植,培育出的紫皮大蒜蒜皮紫红,头肥瓣大,辛辣味浓,外皮松而内瓣衣紧,鳞茎皮紫易剥,多数为四六瓣,洁白有光泽,个体肥大肉质紧实,以味辣香美而著称。应县紫皮大蒜更有一个独特之处是,长存不减味,久放不变色,捣成的蒜泥,放置3天以上色味均不变。人们称道:“小石口的紫皮蒜,产在村南峪口湾,每头都是四六瓣,车辗不碎,脚踩不烂,经久色不变,香味四处散,调味又作药,堪称‘金不换’。”

    主要用途

    应县紫皮蒜,蒜瓣肥大、味道辛辣、易于保存,是烹饪美食必不可少的调味品。由于紫皮蒜中大蒜素含量较高,它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各种炎症、预防感冒方面都有很好的疗效。

    应县人食用紫皮蒜很广泛,烹调鱼肉,加蒜除腥,生拌冷盘,蒜泥调味,酱油米醋,加蒜防腐;把它加工制成甜、酸、咸、香等各种风味的蒜渍,增美味,提食欲。

上一篇:红枣米糕
下一篇:北董大蒜